赛后被问到输球的原因时,瓜迪奥拉给出的理由是:

“我们在推进和在打到防线身后的一些时刻里缺少攻击性,在这些事上做得很吃力。”

这句话说得简练一点,就是在面对对手高位逼抢和打进两线之间时,球员表现得太小心了,不敢进行大胆的传切尝试。

瓜迪奥拉所希望看到的样子,应该是像对阵利物浦时这样的表现:


但在这场对阵阿斯顿维拉的比赛,符合瓜迪奥拉审美的比赛时刻,或许只有第11分钟的这次进攻: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曼城这次可以打出自己所习惯的肋部进攻,源自于福登自己的带球,很可能也是基于这一点,瓜迪奥拉在下半场换上了科瓦契奇和努内斯。

9月末,那时的曼城还在高歌猛进,当被记者问到今年夏天引援的重点时,瓜迪奥拉表示球队这次着重于能够在中路带球向前10-15米的球员。

“当你在中路向前带球时,你是在攻击对手的后卫线,而当你如此向前攻击时,哈兰德、阿尔瓦雷斯、福登等人就没人防守了。因为(防守方的)每个人都有对位盯防的球员,当有人带球向前时,你必须做出移动,你需要决定是朝球扑过去,还是继续跟着你盯防的球员。”

就像这一球的过程一样。

当福登从边路向里带球,卡马拉决定跟着自己的防守人——阿尔瓦雷斯,于是福登一路来到肋部,迭戈-卡洛斯决定扑向球,于是哈兰德就有了跑位的空间和时机:
然而在这场比赛,类似的进攻只发生了这么一次。

为什么?

重新回看这次进攻,你会发现更多细节。首先,福登在这个局部确实是小打大,他在孔萨面前确实具备灵活性的优势,但在整个带球、出球的过程,福登都是在用左脚处理:
左脚打左路向里走,触球脚始终迎向防守队员,这本身就不是一条合理的线路。

其次,哪怕是在这次成功的进攻过程中,维拉也不是没有办法弥补。如果蒂勒曼斯快一点,哪怕上手阻挡再凶一点,形成夹防的效果,福登的内切都会受到影响:
当然了,你可以说蒂勒曼斯没有上手、下脚是怕犯规、怕吃黄牌,然而这一球如果被哈兰德打进,维拉可能就会输掉比赛了。

反过来,在第17分钟这次推进过程里,还是阿尔瓦雷斯把卡马拉吸引到边路,斯通斯就在中路获得了向前的空间,你看看麦金是怎么处理这个情况的?
扔下自己防守的里科-刘易斯,果断补过来下脚,丝毫没有犹豫,他很清楚这一球不能再让斯通斯推进了。

所以我们必须要说,阿斯顿维拉这场比赛打得非常漂亮,埃梅里在攻防两端的布置始终维持住了平衡,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漏洞。

球队打得非常极限,稍有不慎,其实就会出现问题。
极限的位置,其实就是卡马拉这里。

本场比赛,埃梅里的战术算是足够主动了,毕竟是在主场作战,一味的龟缩、反击,很难调动起主场球迷来营造气氛,而且让出控制权,实际上就很难限制曼城了。

所以在表现上,阿斯顿维拉球员其实很积极,逼抢、限制、对抗都用上了。

然而在用人上,埃梅里却很是保守,在沃特金斯和一个边锋之外,他选择了相对没有进攻能力的蒂勒曼斯,并且让他在逼抢时和沃特金斯一起出现在第一线:
这一手的目的不在向前,而在回落。

熟悉埃梅里的球迷都很清楚,他在四后卫向三后卫思路的切换上炉火纯青,他的球队稍加练习,就可以相对自如地在这两种不同地思路里进行切换。

此前,他们常用的切换方式在边路,比如边后卫出身的卡什在有球时打边前卫,无球时便向防线里落,从而把名义上的边后卫孔萨向内挤,挤进肋部,从而形成四后卫到三后卫的切换过程。

然而最近几场比赛,埃梅里改变了切换方式,卡马拉成为了这个变化点。孔萨始终保持在边路,而当对手攻击右后卫孔萨和右中卫迭戈-卡洛斯之间的肋部空当时,卡马拉会顺势落进后卫线,成为三后卫当中的右边中卫:
如此一来,中场区域自然会缺出一角,这一角便由出场的蒂勒曼斯来落位占据,从而形成整体上的541也好,532其实会更准确一些:
因为利昂-贝利本场的职责,就是利用个人能力向前进攻。

所以,如果说曼城的变化之处在有球和向前阶段,一个中卫前压到后腰区域变成第二个后腰,推动原本的三中场的两人向前进攻,从而提高进攻效率。

那么阿斯顿维拉的变化之处就在于无球和防守阶段,一个后腰回落到后卫线变成第三个中卫,带动前场的蒂勒曼斯回撤变成后腰,形成宽度、层次都有保障的5-3站位,从而提高防守效率。

两支球队都不是固定的打法,都在发生着变化,只不过通过变化,想要达成的目的截然不同。

所以,曼城真正应该深耕的地方就是卡马拉区域。

指望阿根廷人用单兵能力打爆他和这片区域,从未成功:


卡马拉在单防时表现非常好,所以如果曼城想要让他陷入困境当中,就需要额外调人上来,就像瓜迪奥拉所说的,你需要有人带球冲向他,从而让他陷入防人or扑球的两难。

就像第30分钟这次越位进攻,阿坎吉来到他的区域,他只好放弃身后的阿尔瓦雷斯,扑向阿坎吉,后者找到队友的时机则慢了一点:
这次进攻没有打成,对曼城来说非常可惜,因为空当和战机已经出现,只需要球员及时处理,就可以变成一次黄金般的机会。

然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是阿坎吉摸到了这个区域。

我们不是要说阿坎吉的空间意识有多么好,脚下技术则稍慢了一点这种细枝末节,而是要说一个从后卫线前压,变成后腰的后卫来到如此靠前的位置,才能打出一次像样的进攻,如果进攻没有打成,后边怎么办?
阿坎吉是一个后卫,并不是纯正的后腰。

他从青训时期一路成长,变成后卫,不是没有原因的。如果他真的有那么好的技术、节奏和意识,他为什么不是纯正的后腰?

这个问题,放在斯通斯身上也是一样的。他们看起来能打到后腰这个区域,阶段性地承担后腰的职责,但能成为真正的后腰吗?

就以这样的表现?


更何况,这一切还都建立在需要在有球时削去一个四后卫的位置,后场变成3-2站位,让格瓦迪奥尔和沃克在攻守转换时覆盖更大空间的代价之上。

这一代价有多么巨大,这一消耗有多么严重,阿森纳的廷贝尔、利物浦的马蒂普已经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瓜迪奥拉以及他这一派系的思路,其实都建立在效率之上,后卫变后腰,后腰变前腰,一系列的变化积累下来,就是为了让前锋少干活,把体能都用在跑位和射门上。

然而当哈兰德抓不住机会,甚至机会难以从中场区域源源不断地产生时,反噬就会到来。
这个反噬,就是我们上周联赛后提到的,曼城会比其他强队更容易让自己陷入到一对一防守的问题。
因为你把后卫线上的一个人,用在向前了。

上半场,这个问题就在不断地出现:


下半场,感觉到中场失势的瓜迪奥拉选择让贝尔纳多-席尔瓦收进中路,以此来帮助后场触球、推进,而取而代之的就是沃克上前:
这一路成为了球权大户,福登那侧即便打出过成功进攻,但瓜迪奥拉势必无法忍受顺足内切那种看起来丢失球权概率很大的线路,于是福登这一侧只能变为弱侧。

实际上,这依然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因为在上半场,除了直接打击卡马拉这一区域之外,曼城其实还摸索到了另一种进攻方法。

上半场,如果曼城从右路进攻,卡马拉是不会落入后卫线的,这个时候维拉变成三后卫思路的方式就是利昂-贝利回落。

但他作为前锋球员,回落当然有效率上的差距,就像第19分钟这次进攻:
以及伤停补时第1分钟这次快攻:
所以在右路进攻时,维拉在宽度上存在着弱点。

这可能是瓜迪奥拉在下半场顺势让沃克插上,提振右路进攻的原因,但在这一路的里科-刘易斯,无法支撑起这一路的进攻。

而在另一边,阿尔瓦雷斯和队友探索卡马拉身后的效率依然很低,这一次失误进攻的参与者,从阿坎吉变成了斯通斯:
这一系列的进攻不顺,最后都积累为维拉在场上的自信心增长,以及他们在队形上的逐渐向前,积累出了从55到66这超过10分钟的优势阶段:


这段进攻结束后,瓜迪奥拉选择派上科瓦契奇和努内斯,试图用带球将球队拖出泥潭,但在第74分钟,他们最想避免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纵观整场比赛,阿斯顿维拉当然打得非常出色。

职责沉重的卡马拉很好地完成了防外和补内两大任务,当然了,漏网之鱼难免出现,重要的是次数不能太多。

一次、两次,队友就能以各种办法帮他把屁股擦掉,次数多了,阿斯顿维拉自然也就很难赢下这场比赛了。

所以考虑到他的职责难度、失误次数,更重要的是他在推进阶段能用带球帮助球队,我们认为这依然是他一场非常出色的表现。

与此同时,这也体现了瓜迪奥拉现有体系的问题。
当然了,曼城今天输球,客观因素存在。

罗德里缺阵,导致曼城只能以后卫球员来代打这个位置,而且右脚边路进攻手一个都没有,导致左路只能用福登冒险来打,进入中路联系哈兰德的次数大幅减少。

这些位置若能以主力出战,不说结果,表现会有所提升,但能否提升到另一种结果当中,这一点是存疑的。

无论怎么打,客场对阵维拉,曼城注定会遭遇一场苦战。
所以,根源还是在瓜迪奥拉自己。

当你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只能以残阵应付这个战术素养极为丰富的对手主帅和球队时,由后向前思考和开展比赛才是正着。

因为左路没有逆足边锋,后腰没有正职球员,一定会在这个球场和这个对手面前影响自身的表现,所以你不可能像此前一样,轻松跨过中场,轻松打开肋部,轻松给哈兰德送上机会,所有这一切轻松都不会出现。

你必须首先做好防守,在每一刻都做好防守,哪怕是在有球的时候,都不能有漏洞出现,从这里开始思考比赛,才有可能收获更多,因为就算赢不下这个艰苦的比赛,不输终归是比现在更好的结果吧?

然而如此思考下去,曼城就会发现一个残酷的事实:

当阿斯顿维拉可以在处于下风时依靠前锋带动球队的时候,当沃特金斯和利昂-贝利总能在一对一中,在曼城的后卫球员面前打出一点优势的时候,他们有一个不喜欢拿球、带球、自己单干的前锋:


因为他在这个环节没有信心:
所以,当瓜迪奥拉在第68分钟派上擅长带球,穿越防线的科瓦契奇和努内斯的时候,这何尝不又是在分担前锋的职责呢?

前锋带不了球,所以中场来带球进攻,那么中场带球进攻,谁又来衔接前后呢?只能是阿坎吉和斯通斯了。

一切似乎又回到了起点。